2006年9月18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老师集体离婚充分印证“懒政”
梁江涛

  近一周来,辽宁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的80多位老师在见面时改变了问候语,原来是“吃了没有?”“忙啥呢?”现在则改成了“离了没有?”就连这些老师的亲戚和朋友在见到这些老师时,也会问一句:“离了没有?”这个问候语不是相互之间的玩笑话,记者调查得知,到目前已有近60名教师真的离了婚。其动机则是源于区教育局的一个文件——在最近一次上岗考核中,如果有离异或丧偶且正在抚养未成年人的,可以不通过考核直接上岗。这原本是一个很人性化的政策,没想到被教师给利用了——为了逃离9个下岗名额,也不知是谁先想出了这个主意,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,竟有一大批教师离了婚(9月15日北京青年报)。
  教师职业不端铁饭碗,一样要优胜劣汰,引入竞争机制,通过考核上岗,这是提高教育质量,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明智之举,而教育部门为此推出的一些人性化政策,也值得欣赏。但一项人性化的政策在执行中却引发教师“集体离婚”,这从一个侧面暴露出教育部门的懒政——出台政策的随意性、盲目性和仓促性。
  既然在引入竞争机制中要照顾离异的教师,就必须在出台政策之前开展认真的调查,对享受优惠政策的对象进行逐一摸底,看看这部分对象到底有多少人,是否有必要用专门的文件来规范,还是作为极个别情形进行特殊照顾。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之上,要打好两个“草稿”。一是政策的时效界限。严格规定“离异或丧偶且抚养未成年人”的截止时间,不在这个时间段的,一律不得享受,这就排除了政策发布之后有人通过假离婚骗取免考的可能性。二是政策的“实验”和补充。通过召开座谈会、走访教师等形式,集思广益,排查漏洞。对于通过假离婚骗取免考这一情形以及其他疏漏,用义性务或责任性规定予以细化,如果政策执行中遇到文中所列问题,就可以依照文件和有关法规追究相应责任。
  真心希望今后不再出现将离婚当作一种资质的怪事。